望湖公园入口处草坪变成了数十种形态各异的绿色乡土地被植物。它们有的贴地如薄薄的绿毯;有的在树荫下整齐而悦目。这些都是节水、耐旱、好管理的小家伙。未来3年,望湖公园将领先全市对冷季型草坪进行%替换改造,预计绿地综合养护成本能降低一半。

冷季型草坪“喝”水太费

冷季型草坪,又称为人工草坪,上世纪90年代起在北京地区大规模推广,因为绿期长,颜色翠,在公园和绿地中广为应用。这种冷季型草坪最早从北美引进,不耐旱,要想养得好,一年至少得浇20次水。

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北方地区,冷季型草坪一个生长季的需水量在毫米至毫米。但实际在北京地区,即便是雨量相对丰沛的时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毫米。年至年,北京持续干旱,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毫米。考虑到自然降雨的不均匀性,北京地区冷季型草坪的需水量和自然降雨量之间相差了毫米到毫米,这些都需要灌溉来弥补。

同时冷季型草坪需要勤修剪,在春、秋两个生长最旺盛的季节,至少每10天就得修剪一次。夏季处于生长休眠期,也需要每2到3个星期进行一次修剪。浇水、修剪,再加上每年2到3次的施肥及打药,算下来,一平方米冷季型草坪一年的综合管护费用能达到10元。然而,即便精心伺候,冷季型草坪在3到5年后也会逐渐进入退化期,草地“斑秃”现象会日益严重。

请来乡土“抗旱明星”

从去年起,望湖公园就已经开始冷季型草坪的改造试点。公园先期铲掉了5万平方米退化草坪,种上了委陵菜、千屈菜、波斯菊、垂盆草、狼尾草等80多种乡土植物。这80多种植物,在公园的进门处有集中的展示。每一种花草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习性,都有说明牌详细解释。

经过这段时间的试验,乡土植物已经在公园里扎稳根,并且初显生态效益。和过去整齐划一的绿草坪不同,试点区内,草地有高有低,有的颜色翠一些,有的颜色深一些,草叶的形状也千差万别。

委陵菜,涝峪苔草、青绿苔草、垂盆草、连钱草,是冷季型草坪的优良替代者。这5种植物被称为乡土地被的“经典五侠”,不打药、不施肥、不浇水,靠雨水就能存活。有的会开大半年的小黄花,有的常年高不过20CM不用修剪。既好看,又耐旱,后期管护成本普遍较低。

公园不再提倡单一草坪

以节水抗旱的“经典五侠”为主,望湖公园将在未来3年时间内,对园内的10多万平方米冷季型草坪进行全面更换。除了用乡土地被植物替代草坪外,还会种植大量的草本花卉,营造乡野气息的自然景观。

像蜀葵、红廖、荆芥、画眉草、狼尾草什么的,种上去三年五年,乃至七年八年都不用管,自己就能活得很好。因为对本土气候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些乡土植物无需精细管理,灌溉、修剪、打药等综合成本算下来,只有冷季型草坪的一半,甚至更低。

宣布全面替换冷季型草坪,望湖公园在全市公园里是第一个。不过,这些年,其他公园冷季型草坪的面积,其实也在悄悄“缩水”。本市近年来新建的公园绿地,极少是品种单一的冷季型草坪,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式绿地占了绝大多数。在老旧公园改造中,很多“斑秃”的冷季型草被乡土植物代替。

冷季型草坪费水,又不好管理,逐渐退出是大势所趋。北京街头绿地,冷季型草坪曾占到70%左右。这几年通过改造,大部分街头绿地已改造为绿量更大、生态效益更明显、景观层次也更丰富的复合式绿地。只在个别地区,出于景观需要保留大片纯草坪。今后,随着乡土植物繁育技术进一步成熟,将会有越来越多耐旱、节水的北京本土植物在公园绿地中扎根。

赞赏

长按







































合肥白癜风专科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qiancaoa.com/lqcyf/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