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栗子甘平补脾肾,滞气难化不多食
栗子(摄于湖南长沙) 本品为壳(ké)斗科植物栗的种仁。始载于《千金·食治》,《本草纲目》曰:“栗,说文作‘?(lì)’,像花实下垂之状也。”又称“板栗”。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 NO.1前人经验 1 清·严西亭·《得配本草》记载:“(栗子)咸,温。入足太阴、少阴经气分。厚肠胃,健腰足。生嚼涂筋骨断碎肿痛,及金刃伤、小儿口疮。或风干,或火煨用。多食滞脾恋膈,风湿病者禁用。”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栗子)味甘微咸,生平熟温,入肾而补肾厚肠。生则难化,熟则滞气。小儿不可多啖。” 栗子(摄于湖南隆回) NO.2.1功效主治 栗子,甘,微咸,平。归脾、肾经。主要功效有:健脾益气,补肾强筋。 1 健脾益气:本品味甘性平,入脾经,可健脾益气,适于脾气亏虚之泄泻、呕吐等病证。 2 补肾强筋:本品味甘微咸,入脾肾,既可健脾益气,又可补肾强筋,适于脾肾亏虚之腰膝酸软、筋伤骨折等病证。 用法:内服适量,生食、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30~60g,小儿不可多食。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栗子以淀粉为主要成分,另含脂肪、可溶性糖、维生素C、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等成分,有抗氧化、抗糖尿病、抗癌、抗疲劳等作用,是一种药食两用、补养治病的良药。 栗子(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清]严西亭等撰;得配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刘桂娟,崔恩姬,郑昌吉.板栗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30(10):-. 音频:孙颖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治疗白癜风最安全的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jinqianc.com/lqcyf/28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茼蒿茼蒿清香诚佳品,调和脾胃安心神
- 下一篇文章: 栗子栗子甘平补脾肾,滞气难化不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