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药每日一练
每日考点 中药一每日知识点 醌类化合物--酸碱性 醌类化合物多具酚羟基,显酸性。 1.带羧基的醌类酸性较强; 2.羟基位于苯醌或萘醌的醌核上属插烯酸结构,酸性与带羧基的蒽醌类衍生物类似; 3.β酚羟基的醌类酸性大于α酚羟基; 4.酚羟基数目越多,则酸性增强。 -COOH2个以上β-OH1个β-OH2个以上α-OH1个α-OH 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溶解顺序 5%NaHCO3:含-COOH、2个或以上β-OH 5%Na2CO3:含1个β-OH 1%NaOH:含2个或2个以上α-OH 5%NaOH:含1个α-OH 由于羰基上的氧原子具有微弱的碱性,能溶于浓硫酸中生成钅羊盐再转成阳碳离子,同时颜色显著加深。 中药二每日知识点 海金沙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膀胱、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止痛。 主治:(1)热淋,血淋,砂淋,石淋,膏淋 (2)水肿。 灯心草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用法用量:煎汤1-3克。 中药综每日知识点 1.恶寒发热同见的临床意义 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表证,是外邪客于肌表,卫阳与邪气相争的反映。 外感风寒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且常伴有头身痛、无汗、脉浮紧等症状。 外感风热常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并常兼见口渴、自汗、脉浮数等症。 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唯感畏寒而不发热,多属虚寒证。同时并见面色苍白、肢冷踡卧、喜着衣被等虚寒证的表现。也可见畏寒或病变部位冷痛,此即所谓?°阴盛则寒。 3.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称为寒热往来,是半表半里证的特征,为邪气虽不太盛,正气确也不强,邪气既不能侵入于里,正气也不能祛邪使之出表,正邪交争,两不相下的表现。 每日一练中药一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题 1.关于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酚羟基越多,酸性越强 B.氨基越多,酸性越强 C.芳基越多,酸性越强 D.甲基越多,酸性越强 E.甲氧基越多,酸性越强 2.酸性最强的蒽醌类衍生物中含有的基团是 A.2个β-OH B.3个α-OH C.2个β-OH D.1个-COOH E.3个β-OH 中药二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题 1.能利尿通淋、止痛、排石,善治尿道涩痛的药物是 A.连钱草 B.滑石 C.木通 D.海金沙 E.通草 2.灯心草煎汤内服用量是 A.3~10g B.l~3g C.3~6g D.10~30g E.1~l5g 中药综合每日一练 最佳选择题 1.恶寒发热多见于 A.疟疾 B.里实热证 C.外感表证 D.半表半里证 E.阳明病 2.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是 A.寒热往来 B.但热不寒 C.恶寒发热 D.畏寒喜暖 E.但寒不热 答案及解析中药一1.答案:A 解析:蒽醌类衍生物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酸性,易溶于碱性溶剂。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无论α位或β位,随着羟基数目的增加,其酸性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2.答案:D 解析:带有羧基的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于不带羧基者,一般蒽核上羧基的酸性与芳香酸相同,能溶于NaHC03水溶液。 中药二1.答案:D 解析:海金沙本品甘淡渗利,寒能清泄,人膀胱与小肠经。善通利小便而止痛,并兼排石,为治淋证涩痛与水肿所常用,兼尿道涩痛者尤佳。利尿通淋,止痛。 2.答案:B 解析:灯心草内服:煎汤,1~3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或用于灯火灸。 中药综合1.答案:C 解析: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表证,是外邪客于肌表,卫阳与邪气相争的反映。由于外邪有风寒、风热的不同,故又有恶寒重发热轻与恶寒轻发热重的不同。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表证的审证要点。 表证是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而引起的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外感邪气,卫阳被遏失于温煦故恶寒,卫阳被遏失于宣发故发热,恶寒发热并见为其审证要点。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qiancaoa.com/lqcyf/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知识之利湿退黄药虎杖的治病验方
- 下一篇文章: 医者学药每天一起学一味中药红顶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