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治疗各种汗出异常的思路和方药
从临床实际及诊治情况看,病中汗出,尚可分为常态性汗出与异常性汗出两大类。 一般而言,符合汗出规律的常态性汗出,主要的诊治之法为:阳热蒸腾而汗出,清热止汗;表虚不固而汗出,调和营卫、固表止汗;阴虚盗汗而汗出,滋阴清热、敛汗止汗;阳虚自汗而汗出,益气固表、收摄止汗。 本文所论,为常态性汗出之外,较为特殊的异常性汗出失和之治。 一、阴虚自汗 主要表现:昼间或微动作之时,身体烘热而汗出,数量或多,或阵发而出量少,质地黏腻沾衣;兼口干舌燥,或唇干起皮,五心烦热,甚则腰膝酸软而骨蒸潮热;大便干结,尿短黄。 治疗:滋阴清热、养阴敛汗,方宜知柏地黄汤加减;药宜生地、泽泻、山萸肉、丹皮、炒知母、地骨皮、玉竹、沙参、槟榔、乌梅、五味子、浮小麦、防风等。 和调要点:该证与常言的“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相反,为内外、脏腑、阴阳失和,阳虚而不敛阳,虚热蒸腾,阳气外越而腠理玄府自开,汗液自出;治宜滋阴清热、养阴敛汗;药以滋阴、清热、养阴、敛汗、固表诸药对合用。 二、气虚盗汗 主要表现:夜间汗出,但清稀清凉如水;夜寐不安而气短乏力,易于外感。 治疗:补益脾肺、益气止汗;方宜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药宜生黄芪、苏条参、白术、怀山药、防风、五味子、枳壳、桔梗、炙升麻、生牡蛎、小枣、浮小麦、糯稻根等。 和调要点:该证也与常言的“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相反,为内外、脏腑、气血失和,肺脾气虚,夜卧更甚,气虚不摄,汗液不收,夜间盗出;治以补益脾肺、益气止汗;药宜益肺、健脾、益气、止汗、固表诸药对合用。 三、局部汗出 主要表现:身体局部汗出,各有特点及其机理。心胸汗出,多在气机不畅、心肝火旺、心神不定而心急烦躁时明显;腋窝汗出,多为汗出黏腻,多属湿热蕴结腋下;手足心汗出,多为阴虚火旺而汗出阵阵,伴有五心烦热,或为湿热熏蒸,虽无阴虚之象,也无五心烦热,但手足心汗出不止且多黏腻,尿短黄;下焦阴囊汗出,多兼下焦潮湿,二便不爽,多为湿热蕴结下焦。 治疗:清热泻火,或理气清热,或养阴清热而止汗,方宜黄连解毒汤合防风汤加减;药宜黄芩、黄连、黄柏、炒栀子、连翘、白芍、秦艽、丹皮、防风为主。 和调要点:该类汗出之证,为局部的脏腑、气血失和,总为邪热在内蒸腾为主,热迫汗液外出;治疗总为清热泻火,或理气清热,或养阴清热而止汗,还需结合具体部位及相关兼症而治;药宜相应的相关药对合用。 加减:心胸汗出、心神不定时,加乌梅、槟榔、炒枣仁、五味子、合欢皮;腋窝汗出黏腻,加紫花地丁、萹蓄、金钱草、赤芍;手足心汗出伴五心烦热,加生地、山萸肉、炒知母、地骨皮、生牡蛎、生龙骨;手足心汗出不止且黏腻,加紫花地丁、金钱草、海金砂、赤芍;下焦阴囊汗出而黏腻,潮湿,加苦参、败酱草、紫花地丁、蛇床子、金钱草。 四、汗出失衡 主要表现:汗出于身体的某一部分而不对称,或上半身、下半身汗出,或身体、肢体的单侧汗出,或上下无汗而颈项汗出,多兼有气机不畅,情志不宁,手足发麻,夜寐不安。 治疗:调畅气机、调和营卫、止汗敛汗;方宜疏肝散合防风汤加减;药宜桑叶、白芍、制香附、郁金、槟榔、合欢皮、枳壳、桑枝、防风、白芷、五味子、生牡蛎等。 和调要点:该证为内外、气机失和,经脉失畅,络气紊乱,营卫不和,腠理玄府启闭失畅;治宜调畅气机、调和营卫、止汗敛汗;药以畅气机、通络气、和营卫、止汗敛汗等药对合用。 五、反季汗出 主要表现:反季节汗出,天冷时反而皮肤发热而汗出,天热时却是皮肤发冷而无汗,肌肤多干燥紧缩,甚则起屑;皮肤发暗,脉多弦。 治疗:调理气机、调畅腠理玄府,方宜逍遥散合防风汤加减;药宜防风、藁本、白芷、炒柴胡、桑叶、白芍、郁金、制香附、枳壳、桔梗、炙升麻、糯稻根、丹参。 和调要点:该证为内外、脏腑失和,气机失和,络气紊乱,腠理玄府启闭失和,反季节时令特点而汗出;治宜调理气机、调畅腠理玄府;药以疏肝、理气、益升降、调肺卫、畅汗出等药对合用。 六、汗液发黄 主要表现:汗出发黄,或肌肤黄染,或衣物汗迹发黄;多为汗液黏滞,常兼胸腹胀满、脘腹痞闷,口苦,便溏,尿短黄等。 治疗:清热化湿、利胆退黄、清利止汗,方宜茵陈蒿汤合防风汤加减;药宜茵陈蒿、金钱草、海金砂、败酱草、紫花地丁、焦黄柏、茯苓、赤芍、丹皮、防风、白芷等。 和调要点:该证为内外、脏腑失和,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胆汁外溢,随汗外出;治以热化湿、利胆退黄、清利止汗;药宜清热、化湿、利湿、凉血、利胆退黄、止汗等药对合用。 本文摘自《中医和调思想方法与疑难病诊治》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医和调思想方法与疑难病诊治》,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诊治中医疑难病证的实际效验为基础,从个人对“和调”的感悟认识出发,研究相关经典文献,系统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原理及文化的重要思想“和”;以中医和思想与和法为核心,提出并探讨以和调思想方法指导诊治中医疑难病证。全书分为三篇,上篇探讨和调思想的临床感悟暨文献研究,中篇系统论述中医和调思想与方法,下篇分析若干疑难病状的和调诊治。书中还整理编录和调方剂(和剂)首(含自拟方)与药对个。 本书具有较好的文献回顾、理论与实践价值,可作为中医临床、理论工作及研究者较好的工作参考,也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研习者了解中医、掌握中医的策杖。 本书是作者已出版的《庆生诊治中医疑难病验案集萃》暨《庆生诊治中医疑难病医理探真》的姊妹篇。 END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和调思想方法与疑难病诊治》,主编:李庆生。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产后乏力自汗及婴儿面部红疹,母婴同治皆获效●经方服药方法的简化,也会造成疗效下降!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qiancaoa.com/zylqc/32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胆结石的死对头,用这两种方法,可以轻松排
- 下一篇文章: 中医介绍三种治疗肾结石的方法,肾结石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