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荒班

(年9月15日星期六8:50-10:20)

上课开始,诸生先抽签过堂《声律启蒙》下平十蒸第一段、第二段。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单独过堂,欣然、玥涵过堂十蒸第二段,浩然、元又、赵洋过堂十蒸第一段。大家都背得非常熟。李老师强调,背诵的功夫要打牢,不能在全班齐过堂的时候浑水摸鱼,所以鼓励同学们单独过堂。

接下来学习十蒸第三段和十一尤第一段。李老师先正音,然后诸生抽签吟诵,最后李老师讲解重点词句。

规对矩,墨对绳。独步对同登。吟哦对讽咏,访友对寻僧。风绕屋,水襄陵。紫鹄对苍鹰。鸟寒惊夜月,鱼暖上春冰。扬子口中飞白凤,何郎鼻上集青蝇。巨鲤跃池,翻几重之密藻;颠猿饮涧,挂百尺之垂藤。

“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规矩,表示准则。“独步”,独自行走。“吟哦”,有节奏地诵读。讽咏:讽诵吟咏。“访友、寻僧”,拜访朋友、僧人。“襄陵”,大水漫上丘陵。形容发大水的样子。“鹄”,天鹅。鸿鹄,说的是大雁。“紫鹄”唐宋诗相对罕见,清诗偶见,常见的是鸿鹄、黄鹄。

“扬子”,指汉代文人扬雄。杨雄写《太玄经》的典故。形容这个人文采出众。“何郎”,指三国时期的何晏。非常俊美,诸生记起之前讲过的“何郎傅粉”的故事。何郎鼻上集青蝇,是一个比较悲伤的典故。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茶敌睡,酒消愁。青眼对白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适兴子猷常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

“蜀犬”,蜀地的狗。《幼学琼林》里这个典故解释得非常精辟。比喻人不知量力。“吴牛”,吴地的牛。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马迁”,指汉代司马迁,他写了《史记》。“春秋”,儒家经典,编年体史书名。写鲁国的历史,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前),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历经十二位君王。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并称《春秋》三传。李老师要求诸生回去记住春秋十二公。

“适兴子猷常泛棹”,写王徽之雪夜访友的故事,乘兴而去,兴尽而归。“金插鬓”,指将金质首饰插在发间。“锦缠头”,古代歌舞艺人演毕,客以罗锦为赠,置之头上,谓之“锦缠头”。后又作为赠送女妓财物的通称。

第二节《千家诗》课,李老师以《登鹳雀楼》为例,再教诸生五绝仄起式的吟诵调。接下来学习《观永乐公主入番》《春怨》《左掖梨花》《思君恩》四首。李老师先正音,接着由若涵、柏轩、晓周、静好等同学讲平仄、入声字及韵部。最后李老师讲诗。

蒙荒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下平十蒸第三段和下平十一尤第一段(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观永乐公主入番》《春怨》《左掖梨花》《思君恩》四首。(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对子:惊夜月、窗下佳人。(要求标平仄)

 

蒙仄班

(年9月15日星期六13:50-15:20)

蒙仄班第一次过堂,采用自愿的原则。天惠小朋友第一个举手,带领同学们诵读上次学过的内容,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其他小朋友也不甘示弱,积极举手过堂。

其后学习新的内容: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共8句。

先诵读正音,再学吟唱。万老师带大家读了三遍。蒙仄班的人多,采用单双号领读。

说文解字先讲象形字。有小朋友提问什么叫象形,明珈举手回答“就像画画一样”,太棒了。古人造字,最早的方法就是象形。象形字一般是独体字。

“日”,中间有一横,表示“阳之精也”。“月”,中间一点表示月之精。“水”,象水之形。“雨”,也是象形字。

“云”,原本是象形字,后来被借去表示子曰诗云的云;于是在云上加雨,变成雲,来表示雲朵,与子曰诗云的云相区分。因为这样,字越来越多。

“玉”,象串起来的三块玉。要跟王分清楚。现代社会中从王的字其实基本都是叶玉旁。但有一个字例外,“闰”。左边一扇门,右边一扇门,一扇门是“户”。闰月是多出来的一整个月,王每月初一去祭祀,但闰月足不出户,闰就是王在门中。

除这几个象形字外又讲三个字:“生”,生长。有土,上面是生长的植物。“昃”,从日,下面好像一个偏着头的人,表示太阳偏西。“冬”,与结绳记事有关,本意是终。

“寒”,部首宀,读mián,表示屋顶。下面两点表示冰。中间有个人躲在一堆草里面,天气冷的结冰,人要躲在屋顶下,用草堆取暖。

蒙仄班作业:

1、背诵新学千字文2、复习并抄写所讲篆字,不限遍数,写会为止。本学期期末要默写篆字。

迟到:陈湛

宇宙班

(年9月16日星期日9:00-12:00)

课前,田老师再次勉励大家要抓紧年轻的时光,努力背书。雒诵堂蒙班的教学也主要强调学生对所学内容熟读成诵,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一节《论语课》。首先诵读上节课所学《宪问》篇“子曰不逆诈”章至“子曰作者七人矣”章。

接着新学《宪问》篇“子路宿于石门”章至“阙党童子将命”章。田老师先正音,注意几个字的读音(荷蒉hèkuì,揭qì,谅阴liángān)。接下来诸生抽签带读。

接下来讲解《子罕》二十五至《乡党》第三章。

9.26:“衣”字作动词“穿”讲,读去声。敝,破旧。缊,乱絮,粗丝绵。狐貉,即用狐皮、貉皮制成的皮衣。忮,嫉妒。求,贪求。臧,善、好。

9.29:适,去往……。权,权衡、权变。

9.30:“偏”,犹“翩”。“反”,犹“翻”。

10.1:恂恂,温恭谦逊。

10.2:侃侃,和气欢乐貌。訚訚,中正而有诤辩貌。踧踖,恭敬貌。与与,徐徐。

10.3:摈(傧),傧相,迎宾、赞礼之人。色勃如也,指脸色变得庄敬。躩,快步。左右、前后,此作动词用。襜如,整停不乱貌。复命,回复所命,即汇报任务完成情况。顾,回头。

第二节《声律启蒙》课,诸生抽签过堂下平九青第一段、第二段。接着新学九青第三段和十蒸第一段。

书对史,传对经。鹦鹉对鹡鸰。黄茅对白荻,绿草对青萍。风绕铎,雨淋铃。水阁对山亭。渚莲千朵白,岸柳两行青。汉代宫中生秀柞,尧时阶畔长祥蓂。一枰决胜,棋子分黑白;半幅通灵,画色间丹青。

“书对史”,和“史”相对,可知“书”特指史书。“传对经”,传是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如《春秋公羊传》。经是儒家经书,如《诗经》《易经》等。“鹡鸰”,鸟名,因《诗经?小雅?常棣》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句,后以“鹡鸰”比喻兄弟。唐玄宗李隆基作有《鹡鸰颂》,墨迹今存台北故宫。

“绿草对青萍”,青萍,此指浮萍。又,古宝剑名。“风绕铎”,相传唐朝岐王李范曾经在宫中的竹林内悬碎玉片。后亦指悬挂的小铃铛。“雨淋铃”,诸生都熟知这是讲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雨霖铃”,本是唐乐坊曲调名,后用作词牌名。

“汉代宫中生秀柞(zuò)”,秀柞,预示祥瑞的柞树。“尧时阶畔长祥蓂(míng)”,祥蓂又称“祥荚”,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天耕同学记得这个典故:“相传尧时有蓂草生长在阶畔,每月初一长出一荚,到十五的时候就有十五个荚,十五之后每天落一个荚,月末的时候就全凋光了,如果那个月是小月,就会余下一个荚,人们根据它来判断日月。”“通灵”,通于神灵。此处形容画艺绝妙,到了超凡入圣的境地。梓菡同学对这句话的意境特别感兴趣,特别要求老师讲解这句。

新对旧,降对升。白犬对苍鹰。葛巾对藜杖,涧水对池冰。张兔网,挂渔罾。燕雀对鲲鹏。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织锦逐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诸生都记得之前讲过陶渊明的头巾。“鱼罾(zēng)”,渔网,今南方水乡仍用。“燕雀对鲲鹏”,燕雀,即燕和雀,泛指小鸟。比喻卑微浅薄之人。鹍鹏,传说中的大鸟名。常以“鹍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织锦逐梭成舞凤”,舞凤指锦上的凤形图案。“画屏误笔作飞蝇”,典出《三国志?吴书》,曹不兴善画,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既进御,权以为生蝇,举手弹之。

“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刘公,指汉末刘表,他有大中小三号酒杯,大的“伯雅”,中等的“仲雅”、小的“季雅”,宴客的时候,供宾客随意取用。“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汉帝指汉武帝刘彻。相传汉武帝曾在宫中点燃九光之灯以迎接西王母。

第三节《千家诗》课。这次课接着讲近体诗的押韵。近体诗押韵原则:①依平水韵押平声韵。②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末必须押韵。③首句末可入韵(平声),可不入韵(仄声),入韵可用邻韵(平声)。

接下来学习仄起式七绝。田老师强调,雒诵堂学习《千家诗》有几个要求:①标平仄。②标入声字。③标出韵字,并查出其所在的韵部,记于题旁。

今天学习了程颢的《春日偶成》、朱熹的《春日》、王安石的《元日》《上元侍宴》四首。今天主要学习仄起式七绝的吟诵调,已经训练诸生查韵部。

在老师的指导下,诸生都能准确地标出平仄,找出入声字。希言同学还发现了《春日》这首诗第一句和第四句的平仄完全相同。田老师说近体诗的格律我们国庆假期来再详细讲解,诸生回去可以自己找,看能否找出什么规律来。诸生查韵部的时候,发现了《春日》这首诗中有三个韵字,但是不在同一个韵部。因为近体诗中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押韵的话,可以押同一个韵部,也可以押邻韵。邻韵不是平水韵中位置相邻的两个韵部,可以参考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这本书。查韵部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押邻韵的,也要标出其韵部。

宇宙班作业:

1、诵读新学论语和声律启蒙至少30遍,并画正字。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词汇,摘写入声字、韵字,并查找韵字是否在《诗韵举要》中。

3、准备宪问第十四过堂。

4、抄写并背诵新学千家诗(要求标平仄、入声字、韵部),并掌握七绝仄起式吟诵调。

5、对子作业:千朵白莲;读书灯。要求标平仄。

迟到:天耕、琳涵。

蒙月班

(年9月16日星期日10:40-12:10)

《声律启蒙》课按照惯例,先过堂,依次抽中谷丞、翰章、子煊,均顺利通过。过堂结束后,刘老师提问,上次课所学两段中有一个字与我们平时常见用法不同,是哪个字?谷丞第一个答上来,是“赫赫丽天秋日”的“丽”。

接下来新学上平十灰第三段和上平十一真第一段。

休对咎,福对灾。象箸对犀杯。宫花对御柳,峻阁对高台。花蓓蕾,草根荄。剔藓对剜苔。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元亮南窗今日傲,孙弘东阁几时开。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

“休对咎”,“休”,与咎相对时,表示吉庆、美善之义。“休咎”,是一个词语,吉凶、善恶的意思。“峻阁对高台”,“峻”,高大的意思。“草根荄”,“荄”,草根。

“元亮南窗今日傲”,“元亮”,是陶渊明的字。“南窗今日傲”,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世荀马上反应过来,上平八齐第三段有“杨柳和烟彭泽县”,我们当时讲了这个典故。

“孙弘东阁几时开”,公孙弘东阁招贤的典故,事见《汉书·公孙弘传》。“孙弘”,公孙弘,西汉名臣,大器晚成的典范。数位同学背过《三字经》,“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也是与公孙弘有关的典故。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獬豸对麒麟”,同学们都知道獬豸,子聿等人马上从千字文墙上指出“何遵约法”。“法”的繁体字“灋”,上面的“”就表示独角兽獬豸。“獬豸”是传说中的独角神兽,可以分辨是非曲直。氵表示公平,去表示除去邪恶、去掉坏人。“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古人认为麒麟是代表祥瑞的神兽,麒麟出现,说明有圣人出现。所以孔子著春秋,绝笔于获麟。

“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苏雁”,传递苏武生死消息的大雁,事见《汉书·苏武传》。我们在上平三江第三段“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讲过关于苏武的典故。“陆橘”,陆绩怀橘的典故,上平九佳第三段“梅可望,橘堪怀”讲过。“庄椿”,祝人长寿之词。语本《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韩五鬼”,韩指韩愈,五鬼,是他写的《送穷文》中的五种穷鬼,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李三人”,李指李白,三人,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世荀马上说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野烧焰腾红烁烁”,“野烧”,野火。“烧”作名词,表示野火,旧读去声。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酒德即《酒德颂》,魏晋时期刘伶所作,文中有“行无辙迹,居无室庐”的句子。“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钱神即《钱神论》,西晋鲁褒所作,文中有“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句。

《千家诗》过堂,采用飞花令抽签按顺序背诵的方式。子煊连中两签,背诵《江楼有感》和《题临安邸》,一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谷丞背诵《竹楼》,鸣谦背诵《观书有感》,世荀背诵《泛舟》,全部顺利通过。

过堂后新学五首仄起式五绝,分别为苏轼的《冬景》,张继的《枫桥夜泊》,杜耒的《寒夜》,王淇的《梅》和卢梅坡的《雪梅其一》。鸣谦、雨轩、溪悦、世荀、一鸣依次回答了五首诗的平仄、入声字和韵部。鸣谦、世荀等几位同学,每次回答问题都很积极。这次,刘老师特地点名从不举手的溪悦、一鸣,也回答得非常正确。看来是完全懂了,只是过于内敛,羞于表达,希望以后上课更加积极主动。

〔北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特地给小朋友讲了林和靖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雪梅其一

〔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诸生对此诗的韵部有争议,有的认为是上平“三江”,有的则认为是下平“七阳”。刘老师就此诗的韵,再次强调近体诗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押韵的话可以押同一个韵部,也可以押邻韵。要求诸生以后查韵部的时候,还要看首句是否押韵,如果首句押韵,也要查其韵部。

至此,我们已经学完了《千家诗》的仄起式七绝,正逢中秋国庆假期,希望同学们能够借此机会复习全部的仄起式七绝。

蒙月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上平十灰第三段和上平十一真第一段(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七绝。(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子作业:楼阁、暮夏、茸茸软草。要求标平仄。

蒙日班(年9月16日星期日13:50-15:20)

蒙日班上周留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总结《声律启蒙》中与“山垒垒,水潺潺”句式相同的词语,知墨、庚霖、相如、一然、承翰等同学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作业。万老师讲完作业后,按惯例先过堂,依次抽中楚轲、绎蘅、承翰、梦雨、庚霖、心妍,均顺利通过。接下来新学上平十五删第三段。

姚对宋,柳对颜。赏善对惩奸。愁中对梦里,巧慧对痴顽。孔北海,谢东山。使越对征蛮。淫声闻濮上,离曲听阳关。骁将袍披仁贵白,小儿衣着老莱斑。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

“姚对宋,柳对颜”,楚轲、轶文马上回答出来是两位宰相,两位书法家。姚和宋分别指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姚崇和宋璟,两人相继做了宰相。柳和颜分别指唐代的两位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和颜真卿,书法界称之为“颜筋柳骨”。

“痴顽”,顽劣、愚钝无知,通常用作谦辞。

“孔北海,谢东山”,“孔北海”,指汉代孔融,他曾经为北海相,所以称孔北海。“谢东山”,晋代丞相谢安,曾经隐居东山。

“淫声闻濮上”,淫声指超出正常限度的音乐。这句与《诗经》有关。濮水在春秋时期卫国和郑国之间,两国的青年男女经常在濮水桑间幽会,而描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歌,被称为靡靡之音。濮上之音又被称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

“离曲听阳关”,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曲》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句子,这首诗是写送别的,被后人作为送别专用的曲子。后人以此为名创作了《阳关三叠》的曲子。

“骁将袍披仁贵白”,仁贵指唐太宗时勇将薛仁贵,他骁勇善战,喜欢穿白色的战袍,所以被称为白袍将军。“小儿衣着老莱斑”,我们上一段学过“老莱新爱着衣斑”。“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却”,阻止、拒绝。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上一句句尾字词,用在下一句句首,这在修辞中叫做顶针格。

“郏鄏鼎”,郏鄏,地名,即周朝东都洛邑。《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武城弦”,孔子弟子子游在武城做官的时候,曾经以弦歌教化民众。典出《论语·阳货》。

“木笔对苔钱”,两种都是植物。“木笔”,玉兰花别名,因花苞似毛笔。“苔钱”,指苔藓。苔点形圆如钱,故曰“苔钱”。苔就是青苔,长得像铜钱一样。

“谁家秋夜月华圆”,月圆之夜,秋思最浓,形容中秋。“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露水像珍珠一样,点缀于蔷薇花上;“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烟雾如细细的丝线,挂在杨柳树梢,残烟缕缕。树杪,即树梢。这两句的描写细致入微。

《千家诗》过堂,抽中芊蒴、轶文、庚霖、一然等,均顺利通过。接下来继续上次课,新学六首诗,分别是令狐楚的《思君恩》,杨炯的《夜送赵纵》,王维的《竹里馆》,高适的《咏史》,钱起的《逢侠者》,和钱珝的《江行无题》。其中,《竹里馆》是一首古体诗。

思君恩

令狐楚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经过。

这首诗要注意,“看”和“过”是古今易读字。万老师提醒诸生,中国传统诗词格律用的是中古音的系统,所以古今易读字非常重要。

完成标平仄、圈入声字、标韵部的环节,庚霖、轶文、知墨、楚轲、心妍几位同学最为积极主动,并且全部正确。

蒙日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上平十五删第三段和下平一先第一段(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五绝。(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子作业:三月柳,要求标平仄。

迟到:景越。

蒙盈班

(年9月16日星期日15:40-17:10)

抽签背诵平声三十韵部,宇恩等同学中签,全部顺利通过。时间关系,一东第一段采用集体背诵的方式过堂。

其后,万老师正音上平一东第二段,注意“羞看百炼青铜”的“看”读平声,与“抚”相对。“看”古音有两读,平声和去声,只区别平仄,不区别意义。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正音后,万老师带诸生重温对偶的定义,并让小朋友们找出二字对。逸辰、世恩、若慈三位小朋友特别棒,合力找出了这段所有的二字对。尤其若慈,是本学期才加入蒙盈班的新同学,但是表现非常好。

万老师又扩充讲了三字对,甚至多字对。并练习分析七字对“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梓萌对七字句进行了节奏划分,逸辰分析了平仄。

“白叟”,白发老翁。“黄童”,指幼儿,即黄口小儿。黄口一词,本指雏鸟。雏鸟的喙有一圈黄边,因此有黄口之称。也有说法“黄毛丫头”。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第三段的典故也较少,“鬓皤对眉绿”,“鬓皤”,两鬓斑白。“眉绿”,形容女子眉毛长得很漂亮,像远山含黛。

梓萌、逸辰合力找出了此段中所有的二字对,宇恩、未晞一起找出了所有的三字对。

第二节课《千家诗》。诸生集体过堂后,新学朱熹的《春日》。逸辰第一个举手,回答平仄、入声字和韵部。

接下来新学王安石的《元日》。同学们问还没有学第三首,为什么要学第七首呢?万老师为诸生讲解了平起式和仄起式的概念。我们先学仄起式七绝。

蒙盈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上平一东第二段、第三段(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七绝。(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5、在诗韵举要中找出上平一东第二段、第三段的韵字。

进学则在致知涵养须用敬雒诵堂公众账号







































治白癜风
治疗白癫疯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jinqianc.com/zylqc/2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