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天冬
天冬 ASPARAGIRADIX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 相关名 门冬、天门冬、炙天冬、地门冬、浣草、天棘。 图片 产地 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饮片 呈类圆形的薄片。切面淡黄白色或淡棕色,角质样,半透明,具黏性,中心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肺、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润补,苦泄降,寒能清,入肺、肾经,为清滋滑润之品。既润肺止咳、清肺降火,又滋肾养阴、生津止渴,还清润肠燥而通便,善治阴虚火旺诸证。 功效 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 主治病症 (1)肺热燥咳,顿咳痰黏,劳嗽咯血。 (2)骨蒸潮热,津伤口渴,阴虚消渴。 (3)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大寒滋润,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服。 天冬的故事 天冬又称天门冬,是多年生攀缘植物,叶子似松针,花朵很小,比针头略大,一般生长在路旁、山坡或者荒地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野草。就是这种不起眼的植物却被很多名人赞美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冬与名人的故事吧。 宋代理学家朱熹喜欢天冬,他觉得这种植物比人工种植的花草更有一番风韵。在他的窗前就长有天冬,在一天雨后,朱熹见窗外的天冬形态幽美,清新脱俗,于是吟诵道:“高萝引蔓长,插楦垂碧丝,西窗夜来雨,无人领幽姿。” 明代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为了联合张献忠攻打腐败的明代王朝,亲自去拜会张献忠。不巧的是张献忠的正室正好当天生产,张献忠一直守在夫人身旁,只好让副将来迎接。副将将李自成迎进内室,摆上茶点果品叙话。李白成等了半个时辰还不见张献忠,大怒,拍桌子道:“张献忠竟然如此怠慢与我!”副将忙解释道:“大帅息怒,张将军确实是夫人生产,离不得身,大帅先尝尝这个,张将军马上就来。”李自成见仆人端上一盘佐茶食品,色泽鲜亮,异香扑鼻,玉洁冰清,随口问道:“这是何物?”副将答:“这是天冬蜜饯,请品尝。”李白成尝后感其味甜美,滋润化渣,沁人心脾,妙不可言,于是怒火全消,赞道:“果然美味。”副将见状说道:“这天冬不仅好吃,还能滋阴润肺,清肺降火。大帅稍安勿躁,张将军马上就来。”又过了半个时辰,张献忠待妻子诞下麟儿后,立即赶来与李自成商量伐明事宜,这是后话。 天冬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上品,具滋阴润肺、除火止咳之功效。以天门冬汁液为酒曲,可以制出融合天门冬药性的米酒,叫天门冬酒。天门冬酒据说是“坡仙”苏轼居儋期间的发明。《山居要录》中详细记载了苏东坡的天门冬酒酿法:“醇酒一斗,曲麦一升,好糯米五升,作饭,取天门冬汁浸,先将酒浸曲如常法,候炊饭适寒温,用煎和饮令相入酿之。春夏七日,秋冬十日熟。酒初熟味酸,久停则美香,余酒皆不及。” 苏东坡在其《东坡酒经》中也有类似的酿法记载。他还以诗句表达自酿自饮天门冬酒时的喜悦心情,诗云:“自拔床头一瓮云,幽人先已醉浓芬。天门冬熟新年喜,米曲春香并舍闻。”想来天门冬酒已为时人接受。 (来源于百度百科及药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1.中外药商齐聚河北安国“药交会”家中药企业“以药会友” 2.苍术、赤芍、辛夷花、淫羊藿、五加皮、金钱草、车前草、黄瓜籽 3.丹皮、白术、白芷、蝉蜕、鳖甲、连钱草 4.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酸枣仁 ↓↓↓↓↓点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小珍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jinqianc.com/zylqc/26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临床最常用的200种中药饮片及其别名
- 下一篇文章: 临床最常用的200种中药饮片及其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