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保健艾灸穴位和作用介绍之中极穴
名称释义: 中指中央,尽端为极。穴属任脉,行腹部中线,至此极点,再向下有曲骨横其间,故在曲骨之上,设一中极,以示经尽极端,因名中极。 功能作用: 补肾气、利膀胱、清湿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布有腹壁浅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 主治 1.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 2.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 3.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操作 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可灸。 临床运用 大量研究证明,针刺中极、曲骨穴,采用泻法,可使紧张的膀胱张力下降,而松弛的膀胱张力增高,对神经系统疾患而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有治疗作用。 配伍 配肾俞、合谷、三阴交,理血调经、治疗闭经;配膀胱愈,(愈募配穴法)可调理膀胱功能,治疗膀胱病;配关元,益肾调精,治疗恶露不止;配子宫、三阴交,益气举陷,治疗子宫下垂。 功效 穴属膀胱经募穴,是膀胱之气结聚的部位,具有调节膀胱功能的作用。 附注 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 相关论述 《针灸穴名解》:“本穴内应胞宫、精室。胞宫、精室为人体极内之处,犹房室之堂奥也。乃人体至中至极,故名中极。” 《太平圣惠方》:“淋,小便赤,尿道痛,脐下结块如覆杯,或因产后恶露不止,遂成疝瘕,或月事不调,血结成块。” 感谢大家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qiancaoa.com/lqczz/30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诗意的本然这一切都是生命,包括我的每一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