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index.html

疏肝利胆止痛方——三金四逆散

(四金四逆散、五金四逆散)

临床基础

柴胡10g,枳壳10g,白芍30g,炙甘草10g,金钱草30g,鸡内金30g,郁金20g。

水煎服。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利胆排石。

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肋间神经痛等。

本方是在四逆散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的基础上,复加金钱草、鸡内金、郁金而成。其中郁金味辛行散,苦寒泄降,既能活血祛瘀以止痛,又能疏肝行气以解郁,《本草经疏》谓“郁金本血分之气药”,故为治疗肝气郁滞,瘀血内阻所致的胸胁疼痛,胸痹心痛的常用药,又因其能清利湿热而利胆排石,故而用治湿热黄疸,胆结石等;金钱草甘淡渗利,咸能软坚,微寒清热,善清肝胆之火,又能除下焦湿热,有清热利湿退黄,利尿排石之效,尤为排石要药,适用于石淋热淋,尿涩作痛,胆道结石,湿热黄疸等;鸡内金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化坚消石之功,既可用治淋证,肾、膀胱结石,又可用治肝胆结石;诸药合用,三金合以四逆散,疏肝行气,利胆排石之功尤佳。

临床心得

本方若加海金沙30g(包煎),则为四金四逆散。其中海金沙甘淡利尿,寒能清热,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二经血分湿热而通利水道,功专利尿通淋止痛,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若在四金四逆散基础上,再合以金铃子散(金铃子、元胡)则为五金四逆散,更增原方活血行气止痛之功。

验案举例

四逆散合金铃子散重用郁金治疗胆囊结石

赵某,女,77岁,年10月25号初诊。

主诉:右侧胁肋疼痛10余天。

现病史:患者右胁下疼痛,向外攻冲感,夜间疼痛明显,痛甚嚎叫,病已10余天,口干口苦,二便可。B超检查:胆囊结石,大小约1cm,脂肪肝。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

辨证:胁下为肝经循行之处,胁下疼痛且有向外攻冲感,证为肝气不疏,气滞血瘀;夜间痛甚且见舌质暗红,为有瘀血之征;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辨证为气滞血瘀。

中医诊断:胁痛。

西医诊断:胆结石。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四逆散、金铃子散合方重用郁金。

处方:

柴胡24白芍30枳实10炙甘草15

元胡15川楝子10郁金20制香附10

煅牡蛎20茵陈20

3剂。

年10月27号复诊:患者服药3天后,自述白天胁痛痛稍减,夜间仍然痛甚嚎叫,不敢翻身,口干口苦,纳食可,大便三天不下。后背凉,脚凉,舌红苔薄黄,脉弦。前方加炒黄芩、生大黄、鸡内金、金钱草,继服4剂。

年11月1号三诊:服药效果佳,胁痛基本止住,大便通畅,舌红苔薄黄。前方加公英、忍冬藤,继服5剂,巩固疗效。

按语:胆结石、胆囊炎应属中医“胁痛”“肝胀”“胆胀”“腹痛”等病症范畴。早在《灵枢·胀论篇》中就有“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的记载,《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论曰:“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大柴胡汤”,对后世治疗胆道疾病有很大启示。本案患者舌质暗红苔白腻,可知有湿热痰浊阻滞,肝胆疏泄不畅,证属气滞血瘀,湿热阻滞。本案患者的处方用药特点:(1)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本病初诊以四逆散、金铃子散合方并重用郁金20g,旨在疏利肝胆之气机,使胆汁疏泄通畅,恢复其功能。(2)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本案处方配伍活血化瘀、清利肝胆湿热之品,如元胡、川楝子、郁金、制香附、茵陈等,意在清利肝胆湿热、活血祛瘀以止痛。(3)特殊用药。结合大柴胡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可知其对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胆囊炎、胆石症等有很好疗效,本案二诊加用炒黄芩、生大黄,合为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攻下阳明。加用利胆排石之专药二金,即鸡内金和金钱草。其中,鸡内金化坚消食而运脾,金钱草利水通淋而排石。二者相合,可消石排石、运脾利水,为治疗湿熟内蕴之结石的专药。合原方之金铃子、郁金,即为四金四逆散矣。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qiancaoa.com/lqcyx/3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