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丨人有六欲,药有七情
上周小编出了一篇有关于药对金钱草与海金沙的推文,同事建议说要不先出一篇关于药对的介绍,于是这周小编要讲的主角就是中药配伍中的药对。 药对是什么呢? 药对是银翘散中的金银花与连翘;是桑菊饮中的桑叶和菊花;是小柴胡汤中的柴胡与黄芩;也是治风寒感冒的麻黄与桂枝。 现在你知道药对是什么了吗?它是指配伍中成对出现的药物,也叫对药,是历代医家经验总结的升华。它的起源时间没有确切的定论,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黄帝内经》里的半夏秫(shú)米汤,用于治疗胃不和导致的卧不安症。它不是指简单的两味药相加,而是根据配伍的规律搭配使用。 中药的配伍有两种规律,一个是“七情”,另外一个是“君臣佐使”,“七情”一般在两味药的搭配中使用,“君臣佐使”一般在方剂中使用。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七情的配伍关系。 “七情”—此七情非彼七情 在中医理论中也有一个七情,指的是七种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而中药的七情指的是配伍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单味药”+“两味药的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药对就是从中药“七情”理论中衍生而来的。 “单味药”-----单行 单行是指一味药单独使用,如独参汤,仅此一味就可以发挥大补元气的作用,如果加入其它药物反而会牵制人参的功效;再如清金散单一成方的黄芪,用于治疗轻度的肺热咯血。 “同类不可离”-----相须 相须是指功效相似的两味药搭配使用,可以增强原有的功效,即1加1大于2。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连翘配金银花,可以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大黄配芒硝,可以增强泻下的功效。 相须中两味药的搭配是“同类不可离”,“同类”是指功效相似,“不可离”是指需要有名方作为支撑,如大黄与芒硝是出自《伤寒论》中大承气汤。相须的两种药物中谁都离不开谁,少了其中一种,功效都会大大降低。 “我之佐使”-----相使 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关系,但是它增强的功效一般,不是1加1大于2的关系,而且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如黄芪有补气利水的功效,茯苓有健脾利水的功效,两者配伍茯苓作为辅药可以增强黄芪利水的作用。 相须和相使都有增强功效的作用,两者的不同在于相使的药物可以代替,相须的药物一般不可替代;另一个不同是相须的主次之分较小,相使的较大。 “受彼之制/制彼之毒”-----相畏与相杀 相畏和相杀其实是同一种配伍的关系,但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 相畏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降低或者消除;相杀是一种药物能降低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半夏与生姜。 生半夏畏生姜-----生半夏的毒能被生姜消除 生姜杀生半夏-----生姜能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两者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提法不同。 “夺我之能”-----相恶 相恶与相须、相使相反,它是减效的作用,指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如人参恶莱菔子,人参补气,莱菔子下气,两者配伍使用会降低人参大补元气的功效,所以在治疗元气虚脱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 “两不相和”-----相反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不相和,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原则上应避免使用。中药“十八反”与“十九畏”就属于相反的范畴。 十八反 十九畏 以上7种就是七情中的配伍关系,除了单行是1味药之外,其他6种都是两味中药的配伍,可以总结为下图。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已经知道如何按照七情的规律去使用药对了,在生活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中药药对,如金银花和甘草,两者配伍泡水清热解毒的功效很好,但在使用其他中药的时候最好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以免发生毒副反应。 (以上照片来源于《本草中国》纪录片以及可爱的同事们) 作者:杨舒云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首家融“天然”和“文化”于一体的半敞开式中医药博物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qiancaoa.com/lqcyx/30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院士提醒万金不卖的根治结石秘方,中药疗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