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兼证与养生
凡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腑病证的称为脏腑兼证。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心肺气虚证 久咳不已,气短心悸,面色眺白,甚则可见口唇青紫,舌淡,脉象细弱。 补益心肺 养心汤合补肺汤 1、养心汤 归身、生地、熟地、茯神各9g,人参、麦冬、酸枣仁各12g,柏子仁、五味子各6g,炙甘草3g。 加灯芯、莲子,水煎服。 适用于心血亏虚所致的心神不宁证。体质素弱,或思虑过度,心虚惊悸不眠。 款冬花 2、补肺汤 款冬花、桂心各30克,桑白皮(炙)克,人参、紫菀茸、白石英各30克,五味子、钟乳粉各45克,麦门冬(去心)60克。 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枚,粳米1撮,同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肺脏虚寒,咳嗽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 二、肺脾两虚证 久咳不已,痰多清稀,食纳减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补益肺脾 珠玉二宝粥 薏米50克,山药克、柿饼30克、白砂糖15克。 将山药洗净煮熟,去除外皮,切成丁;再将薏仁淘冼干净,用冷水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取锅加入冷水、薏仁,用旺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加入山药丁、柿饼和白糖再略煮即成。 随意服之。 三、肺肾阴虚证 咳嗽痰少,动则气促,间或咳血,腰膝酸软,消渴盗汗,骨蒸潮热,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补肺滋肾 百合固金丸 百合g,地黄g,熟地黄g,麦冬g,玄参80g,川贝母g,当归g,白芍g,桔梗80g,甘草g。 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7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百合 四、心脾两虚证 心悸健忘,怔忡失眠,纳谷不香,腹胀便溏,身体乏力,舌质淡嫩,脉象细弱。 补脾养心 人参滋补膏 人参30克,鸡血藤克,仙鹤草克,续断克,生地黄克,熟地黄克,桑寄生克,制狗脊克菟丝子克,女贞子克,首乌藤克,合欢皮克,墨旱莲克,炒白术克。 本方为中成药。每次10克,1日2次,开水化服。 补气血,养肝肾,强筋骨。治疗气血肝肾俱虚,精神疲倦,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神经衰弱,病后失调。 长白山人参 五、心肾不交证 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交通心肾 酸枣仁汤 酸枣仁12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二两6克、川芎二两6克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清热除烦,养血安神。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扰神,症见心悸失眠,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煤,舌红,脉弦细。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紧张性头痛、焦虑障碍、心悸、躁狂等病症。 六、脾肾阳虚证 畏寒肢冷,身体倦怠,食少便溏,甚则腹胀浮肿,或五更泄泻,舌淡质胖,苔白而润,脉象沉细。 温补脾肾。 1、真人养脏汤 人参、当归(去芦)、白术(焙)各18g,肉豆蔻(面裹,煨)15g,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24g,白芍药48g,木香(不见火)42g,诃子(去核)36g,罂粟壳(去蒂萼,蜜炙)g。 上锉为粗末。每服6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现代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g,水煎去滓,饭前温服;亦作汤剂,水煎去滓,饭前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2、附子理中汤 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用法: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口噤,则斡开灌之。 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脘腹冷痛,呕逆泄泻。 七、肝肾阴虚证 头目眩晕,耳鸣咽干,颧(quán)红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滋水涵木 二至膏 旱莲草克,女贞子克。 旱莲草清洗干净(有沙土),水煎三次,取汁煎熬浓稠有粘性了,时间大约三小时;女贞子炒熟研成细粉,放锅里搅拌均匀;等旱莲草和女贞子凉透,放六百克蜂蜜搅拌均匀,放玻璃瓶子里,搁冰箱冷藏保存。 早晚各两匙,温开水送服(服用三个月)。 旱草莲与女贞子 蒋博士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jinqianc.com/lqcyf/27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味中药大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