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药学社

前言

由知药学社社员张胜平于年9月14日为我们分享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不仅让我们重温了植物学,还把我们带入了药材的世界!

来源:知药学社讲师:张胜平

大纲

一、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绪论

二、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三、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四、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01

课堂语音

02

讲师简介

张胜平

西北大学药用植物学专业毕业,执业中药师,在中药制药企业从事生产制造工作二十多年。

03

课堂课件整理

一、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绪论

1.药物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简言之,药物包括:

中药(天然产物及其制品)-中医

西药(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西医

2.中药

(traditionalChinesedru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

指中医用来治病或预防疾病的药物。

包括:

中药材(如大黄、甘草)

中药饮片(如酒大黄、制甘草)

中药制剂(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十全大补丸)。

5.生药(crudedrug)

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

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随着现代中药学的发展和天然药物的普遍利用,中药、草药、中草药、生药、药材的涵义有时有较明确区别。

生药包括:

植物或动物的全体(如麻黄、斑蝥)

部分(如大黄、鹿茸)

分泌物、渗出物(如麝香、鸦片)

矿石(如赭石、芒硝)

6.道地药材(famous-regiondrug)

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传统的中医临床经验及近代研究均表明,产于不同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物种来源的生药,其质量差异很大。讲究道地药材是我国历代医家保证生药质量的成功经验。

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

我国是世界上药用植物和生药种类最多、应用历史久远的国家。

药用资源来达种,其中植物种,占总数的87%;动物药约占总数的12%;矿物药约占总数的1%。

因此,我们在研究、应用天然药物及学习相关学科的内容时,首先必须掌握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的知识。

二、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及其基源的种类。

2、调查、考证药用植物和生药资源。

3、制定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

4、通过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和新资源。

5、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高含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

6、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三、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中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五次总结:

以下几本非常重要的本草书大家一定要记住(书名、作者、朝代)。

序号本草著作作者朝代

1神农本草经不详汉朝

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南北朝

3新修本草苏敬(苏恭)等唐朝

4证类本草唐慎微宋朝

5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

四、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第一章植物细胞

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Cell”“细胞”

列文虎克(-)、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了真正的细胞。

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Celltheory)。细胞是有机体,动植物都是这些有机体的集合物,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

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体(不包括病毒)均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

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

圆形:游离或单独存在的细胞

多面体形:等径细胞长形细胞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排列

显微结构

胞间连丝

第二章根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种子植物的器官:

种子植物通常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这些部分统称为器官。在一般情况下,各器官皆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与生理功能。

器官——由多种组织按一定分布规律构成的,共同担负同一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根(root)

一、根的形态

为通常是植物体生长在土壤中的营养器官,不分节与节间,不生叶、芽和花。

具有向地性、向湿性和背光性。

主要功能:根主要有吸收、输导、固着、支持、贮藏和繁殖等功能。

许多植物的根,如甘草、人参、党参等都是重要的中药。

根的主要功能:

吸收(absorption)

输导(conduction)

固着(anchorage)

贮藏(storage)

繁殖(reproduction)

第三章根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第四章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茎的形态与功能

茎(stem)是植物体生长于地上的营养器官,是联系根、叶,输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茎由胚芽发展而来,其顶端不断向上生长,下面重复产生分校,从而形成了植物体的整个地上部分。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节(node),两节之间的部分为节间(internode)。在茎的顶端和节处叶腋都生有芽(bud)。

具节和节间是茎的本质特征,也是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

茎节特别明显的植物,如石竹、玉米、竹子的节呈环状膨大。

藕的节却特别细缩。

各种植物的节间长短也很不一致,如瓜类植物的节间可长达数十厘米,而蒲公英的叶则簇生在极度缩短的茎上,其节间仅l毫米左右。

茎依芽的性质分:

叶芽:发育成枝和叶、故又称枝芽。

花芽:花的原始体,可发育成花或花序。

混合芽:同时能发育成枝叶和花或花序的芽

依芽鳞的有无分:

鳞芽:芽的外面有鳞片包被。

裸芽:外面无鳞片包被。

依芽的活动能力分:

活动芽:指正常发育且在生长季节活动的芽,能在当年萌发或第二年春天萌发的芽。

休眠芽:又称潜伏芽,长期保持休眠状态而不萌发的芽。

(二)按茎的生长习性分

1.直立茎:茎直立生长于地面,不依附它物的茎。

2.缠绕茎:茎细长,自身不能直立,而依靠茎自身缠绕在一支持物才能向上作螺旋状生长的茎,常见缠绕的方式有顺时针方向缠绕和逆时针方向缠绕。如牵牛、马兜铃等。

3.攀援茎:茎细长,自身不能直立,而依靠特殊的变态器官攀缘在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叫攀缘茎(葡萄)。

4.匍匐茎:茎细长平卧地面,沿地表面蔓延生长,在与地面接触的节上产生不定根,叫葡匐茎,如甘薯、连钱草等。如节上不产生不定根则称平卧茎。

三、变态茎的形态与类型

茎和根一样,有些植物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其茎产生了一些变态。

地下茎的变态

1.根状茎(根茎):常横卧地下,肉质膨大呈根状,节和节间明显,节上有退化的鳞片叶,具顶芽和腋芽。根茎的形态及节间长短因种类而异,有的细长,如白茅、芦苇;有的粗肥肉质,如姜、玉竹;有的短而直立,如人参、三七;有的呈团块状,如苍术、川芎;有的还具有明显的茎痕,如黄精。

2.块茎:肉质肥大呈不规则块状,与块根相似,但有很短的节间,节上具芽及鳞片状退化叶或早期枯萎脱落。如半夏、天麻、马铃薯等。

3.球茎:肉质肥大呈球形或扁球形,具明显的节和缩短的节间;节上有较大的膜质鳞片;顶芽发达腋芽常生于其上半部,基部具不定根。如慈菇、荸荠等。

4.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鳞茎盘,被肉质肥厚的鳞叶包围;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可分为无被鳞茎(如百合、贝母等)和有被鳞茎(如洋葱、大蒜等)。

第五章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叶的组成

叶由叶片(blade)、叶柄(Petiole)和托叶(stipule)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俱全的叶称完全叶(







































小孩白癜风好不好治
白癜风医院上海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jinqianc.com/lqccf/2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