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清·纳兰性德

银床淅沥青梧老,

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

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性德(-),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纳兰性德与卢氏结缡。三年后,卢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纳兰性德写下这首词,以寄托哀思。

译文

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旎新弥新,难以忘怀。

注释

⑴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银床:指井栏。一说为辘轳架。

⑶淅(xī)沥(lì):象声词,形容风雨声、落叶声等。

⑷屧(xiè)粉:借指所恋之女子。屧,为鞋的衬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

⑸秋蛩(qióng):蟋蟀。

⑹采香: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

⑺蹙(cù):聚拢,聚集。⑻连钱:草名,叶呈圆形,大如钱。

⑼翠翘(qiào):女子的首饰。

⑽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履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履,廊虚而响,故名。”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作者词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纳兰性德与恋人开始恋情的地方。

⑾就:走进,接近。

赏析

“银床”是井栏的美称,也称辘轳架。“淅沥”象指风雨,落叶声。“屧”为鞋的衬底。此处代指伊人行踪。“蹙连钱”指结满野草苔痕。“翠翘”为女子头饰物,形状像青色小鸟。

“银床淅沥青梧老“遥应下阕尾句所点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扫”一句,则深化了前一句的写景,在井阑、庭树、落叶之外,又添了虫鸣,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现眼前。“屧粉秋蛩扫”一句飘然起思情,由实景入虚,秋虫声声,芳草小径幽幽,伊人的芳踪已失,再也唤不回。“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这句又从虚景回转,好象一个人,从杳然的往事中猛然惊醒,回到现实。这句写他走到恋人曾经行经处,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丛间偶然拾得她戴过的翠翘玉簪,胸中无限伤感却无可倾诉。

何恨不能言,隐隐透出此词悼念的并非卢氏,而是容若青梅竹马的恋人。唯此,才有拾得翠翘不可言的遗恨。

  下阕所说的是容若故地重游,独立于花阴月影之下,心潮起伏。回廊,应是他和恋人昔日常常逗留约会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旧,地上人事已非。月华柔软如水又怎样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两个人。

赏析二

上片首先由秋雨梧桐、秋蛩哀鸣引发出对旧情的追怀,进而企图在旧地重游中寻觅芳踪。然而时过境殊,昔时采香之处已经杳非前日,何况情事隐秘,即使拾得旧情人的遗物,也只能徒增遗恨。

下片由“回廊”切入。“回廊”在纳兰的词中多次被提到,应和其早年的一段恋情有关。这个地方寄托着往日的甜蜜和此时的哀伤,是触发词人复杂情感的重要媒介。重游回廊,物是人非;相思入骨,心事成灰。

结句“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和首句“银床淅沥青梧老”在时间上遥相呼应,在直抒胸臆中包含着由于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而带来的无尽悲哀。末句虽自竹屋词化得,用在此处乃熨帖天然,全自肺腑流出。

  全词抒情自然,采取的是触景伤情,抚今追昔的抒情方式。该词表面明白如话,水波不兴,实则用典绵密,潜流滚滚。

赏析三

这首《虞美人》,又是表面明白如话、实则潜流滚滚的一篇。

只从字面来看,读得出是相思,是怀旧,是一段欢乐、一片深情。——这是一种很高妙的技术,字面意思已经把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了,但如果读者明了那些语句的出处,读出来的内容便会递进一层。

这种手法,比如辛弃疾的“且将万字平戎册,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是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空有满腔抱负、满腹经纶,却处处受到掣肘,无奈加上愤懑,便把“平戎册”去换了“种树书”。——这么理解是一点问题没有的,但是,如果知道“种树书”还有一个出处,对这句词的意思也许还能领悟得更多一些。

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的书只允许留下很少的几类,其中就有占卜书和种树书。所以,种树书就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含有某种特定的符号意象,明白这个意象之后,便更能体会到辛弃疾所在的时局是多么的压抑、逼仄。

容若这首词便充分体现着这种技巧。这倒不一定是他有意为之的,因为,作为一个满腹诗书的人,前人的种种成句、典故、意象,早已经读得烂熟,成为了自己语言的一部分,运用起来就如同我们普通人运用母语一样,达到了不假思索的程度。读书越多的人,往往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银床淅沥青梧老”,银床,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说井栏,一是说辘轳,其实银床至少还有一解,就是形容华贵的床,比如宋词里有“高欹凤枕,慵下银床”,这个银床的意思在上下文里是很明确的。

容若这里的银床是什么意思呢?从上下文来看,只能在井栏和辘轳之间选一个。但到底选哪个呢,应该是井栏。——为什么是井栏呢?从全词来看,说是辘轳也没有问题呀!

是的,说是辘轳也讲得通,但是,肯定是井栏。

为什么呢?

古人笔记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某年,河滨打鱼的人网到了一块石头。网到石头没啥稀奇,但稀奇的是,这块石头上居然刻着一首小诗:“雨滴空阶晓,无心换夕香。井梧花落尽,一半在银床。”——笔记里记了这事,还小小地议论了一下:银床就是井栏,这小诗也不知是谁作的?

这首小诗里的“井梧花落尽,一半在银床”,正是容若“银床淅沥青梧老”一句之所本,那就是说,容若应该是读过这本笔记的,既然出处在此,银床就该当井栏解了。

还有一个小问题:井栏这等粗俗的东西,为什么竟会用“银”字来修饰呢?——因为这个“银”字原本并不是饰美之辞,而是确有所指的。《晋书》曾载淮南王的自大与侈靡,后园凿井,打水的瓶子是金的,井栏是银的。

再看“屟粉秋蛩扫”。“屟”(xìe),有解作木屐的,有解作鞋的木底的,但无论是木屐还是木底,和“粉”字都很难搭上关系。这里的“屟”字应该是鞋垫的意思。

我们现在的化妆品比起古人实在丰富得太多了,女人们,甚至还包括一部分男人,有着各式各样的香水,什么要喷什么位置都很有讲究,但是,有没有人想到给脚上喷香水呢?如果仅从自然味道而论,脚,也许是人的全身上下最需要香水的部位了。

在这一点上,古人比我们现代人领先了。容若词中所谓的“屟粉”,应该就是鞋垫里的香粉。鞋子的密封性不是很好,所以人在走路的时候,香粉会从鞋子里泄漏出来,所以才会有“屟粉秋蛩扫”——那女子曾经走过的地方应该留下不少鞋垫里的香粉的,但现在,秋风秋雨摧残,梧桐花也落了,蟋蟀也不叫了,她鞋垫里的香喷喷、臭烘烘的香粉也已经一点踪迹都没有了。任凭你怎么提鼻子去闻,也一点都闻不见了。

“采香行处蹙连钱”,采香行处,传说吴王在山间种植香草,待到采摘季节,便使美人泛舟沿一条小溪前往,这条小溪便被称为采香径。这个浪漫的名称自然成为诗人们常用的意象,比如姜夔有“采香径里春寒”,翁元龙有“采香深径抛春扇”,当然,真正的采香径(如果当真存在的话)只有一处,别以为诗人们说这个词的时候都是实指,容若这里用“采香行处”只是比喻当初那心爱的女子曾经经过、曾经流连的地方。

连钱,叫这个名字的至少有两种东西,一是古代有一种连钱马,即岑参诗里的“五花连钱旋作冰”,卢照临的“妖童宝马铁连钱”,这种马毛色斑驳,就像撒了一把铜钱,或者可以想像成一匹马身上披了一张金钱豹的皮。连钱马是一种很不错的品种,常常被诗人吟咏。

二是一种连钱草,说得专业一点,拉丁名是HerbaGlechomae,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散淤消肿,可治尿路结石和跌打损伤。当然,这么一解释,诗意就全没有了。

连钱草常常长在路边和水边,是一种很常见的小草。“采香行处蹙连钱”,在采香径上长满着连钱草,这是解释得通的,而“采香行处”和“连钱马”这两个意象似乎很不合拍,前者是杏花春花江南,后者是骏马秋风冀北,放在一起可没法解释。

动词“蹙”字,可以形象地解释为连钱草长满采香径上,但这个字还可以通“蹴”,因此,解释为连钱马踏着采香径,在字面上也是通顺的。

有注本引文徵明诗“春苔蚀雨翠连钱”,形容青苔被雨水侵蚀,好像连钱的斑纹,这也可以解释得通,放到容若的词中,意为所爱之人旧日的行经之处已经长满青苔,久无人迹,联系到前一句“银床淅沥青梧老”,也很顺畅。

接下来“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翠翘就是翠玉首饰,这句是说容若在爱侣当时的行经之地拾到了她当初遗落的一只翠玉首饰,伤感而不能言。——字面通顺,但是,究竟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放一放,先往下看。

下片开始,“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回廊,若是泛指,就是曲折的走廊,但联系前文的采香径的用典,这个回廊有可能也是吴王当初的一段事迹:吴王曾经搞过一个“响屟廊”,让西施她们穿着木鞋走在上边,咔哒作响,回音缭绕。

“一寸相思地”,是化用李商隐的名句“一寸相思一寸灰”,容若说出“一寸相思”,给人立刻的联想就是“一寸灰”,更显出怀念与伤逝。

末句“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是最点题的一句,是说距离当初欢会已经过了十年。这个“十年”是约数还是实数,很难确定,如果是实数的话,有人据此推测容若怀念的是发妻卢氏,而作此词时距离卢氏之死已有十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有人解释为容若是在怀念亡妻卢氏,又因为十年之后早已续娶了官氏,官氏在侧之时不大方便公然悼念亡妻,所以拾得翠翘之后才“何恨不能言”。——这种解释恐怕有些过了。因为,即便事情背景属实,但十年之后有恨而无言,意思已足。就像苏轼的悼亡词里“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是很正常的感情。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中药方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jinqianc.com/lqccf/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