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相信吗?下地种菜,

小学生可能会比你有经验;

采花制茶,

小学生说起技巧头头是道;

做饭烹饪,

小学生也能轻松做出佳肴。

这些“技能”,

大多得益于学校的劳动教育。

校园种植课,学生种菜

近年来,

巴中市各大中小学校大力推进劳动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

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课上教做养生茶学生都是“制茶大师”

经过之前的采摘、烘焙、制作,近日,南江县高塔镇金盆小学学生品尝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桂花茶。“我们自己做的茶,喝起来可香了。”在课堂上,同学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养生茶,心里满满的成就感。课堂上还可以品茶?原来这是金盆小学开设的乡土课程——制作养生茶。该校校长张斌介绍,校园内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有很多都是当地老百姓用于泡茶的植物,为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学校去年确定了立足学校丰富植物资源制作“校园养生茶系列”的乡土教育课程。“春季有蒲公英茶、金钱草茶、鱼腥草茶、金银花茶,秋季有桂花茶、菊花茶,冬季有梅花茶等。”所有养生茶的制作均由学生完成,首先让学生自己采摘,让他们认识生长在身边的各种植物,并画出这些植物的基本形态,收集制作“家乡常见植物地图”“校园植物志”等。

学生分工合作,将制作养生茶的原材料采集后,通过查阅资料、老师讲解等方式了解制茶方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采摘回的原材料进行炒制、晾晒等,养生茶制作完成后,收集装袋,并制作标签方便区别。每当完成一款养生茶的制作后,学生们都会泡上一杯,“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学会制作茶叶了,自己做的茶太好喝了,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该校一名学生说,自己学会了辨认这些植物,了解到了它们的功效,和制作各种茶的方法,老师还在课堂上讲解喝茶礼仪,例如给别人倒茶不能太满等。

金盆小学校长张斌介绍,学校从年正式开设了乡土课程,包括制作“校园养生茶”小工程师、小厨师、农作物种植等课程。“每周三下午是全校乡土课程时间,全校统一开展乡土课程实践,每个月或两个月开展一个项目。”张斌说,学校开设乡土课程,留守学生居多,很多学生没有自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于是便有了利用身边资源开发乡土课程的想法。利用乡土资源教学,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利于提升学生各项综合实践能力。另外,也可以让孩子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在孩子心灵播下热爱家乡的种子。

学生种的花生

老师教烘焙糕点个个都是小厨师

“周末放假回来,孙女说要露一手,给我们炸薯条,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真做出来了,还挺好吃。”家住南江县高塔镇的村民吴明贤说,问孙女在哪里学的炸薯条,她说是学校老师教的,他还好奇学校居然还教做饭。吴明贤孙女吴倩倩在金盆小学读五年级,她说这是在课堂上学的,她和同学们一起做过,和外面卖的薯条差不多,便回家也给爷爷奶奶做了尝一尝。“老师还教做蛋糕、甜品、包饺子、包子等,分成小组一起做,上次做蛋糕我们小组是做得最成功的。”吴倩倩自豪地说,最有意思的是做黄金叶凉粉,听奶奶说以前经常做,但后来就没怎么做过了。现在自己也学会了,可以做给他们吃。

“黄金叶”凉粉是当地老一辈村民最常吃的美食,春季黄金叶树嫩叶吐芽,很多人会用来做汤或做凉粉等,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渐渐淡出了人们餐桌。“调查发现,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就教同学们制作黄金叶凉粉。”该校老师说,先让同学们走访有经验的老人,获取制作黄金叶凉粉的方法和经验,再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和图片,准备原材料,然后大家一起动手制作,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经过几次尝试,学生们终于做出了美味的“黄金叶凉粉”。看到自己动手完成的杰作,大家很有成就感。

张斌介绍,学校在进行乡土课程时,会让学生一边做一边观察植物,了解当地植物包括中草药、野菜、野果、树木等相关信息和使用价值、地理分布等。绘制自然观察笔记,了解其食用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繁殖栽培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传说等。同时,让学生学会一些常见植物的食用方法,形成一些烹饪技术等。

学生制作养生茶

学生下地种菜体验劳动快乐与喜悦

“拔萝卜呀拔萝卜,这里的萝卜大又圆。”在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操场一角,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五年级一个班级的学生一边唱着自编的歌曲,一边收获自己种的萝卜。这里是学校为学生开辟的种植园,该校小学德育主任杨东升介绍,从年起,学校就开辟了菜园,1至6年级每个班级都分配了一块地,由各个班级自己决定什么季节种什么蔬菜,要做到不荒芜。因此,学校种植园里,随时都能看到正勃勃生长的蔬菜。

“学生们热情很高,兴高采烈地规划着春天种什么,夏天种什么,计划井井有条。”杨东升说,锄地、浇水、施肥、收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完成。在学校种植园里,现在有萝卜、白菜等不少当季蔬菜。成熟时,学生们一起收获,例如种的白菜成熟了,收获后大家一起包饺子,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花生成熟了,大家一起收获,清洗后煮一煮,大家一起分享。“白菜苗种下后,我们经常去浇水,老师说每次浇水要浇透,白菜才能快快长大。”“要把种得太密的秧苗拔掉几根,让秧苗可以吸收更多营养。”谈起种菜经,学生们个个滔滔不绝。

“让学生下地种菜,重要的是学生参与种植过程,他们能从中有所收获和感悟,能从中得到乐趣。”杨东升认为,现在很多孩子娇生惯养,通过这类型的劳动课程,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食物从播种到餐桌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喜悦与快乐,提升劳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让学生认识、了解更多不同季节的蔬菜、水果,学习生物生长的基本规律等知识,掌握一些种植管理技术。他介绍,学校除了开设校园种植课程等劳动课程,还开设了综合实践类劳动课程,如社会义务劳动课程、内务劳动课程、家庭劳动课程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原标题:《劳动教育,巴中的他们“玩”出新花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qiancaoa.com/lqcyf/3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