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生活

屠甸镇红星村陈云仙家庭

讲述人:陈云仙

居于庭院,晨迎朝霞,暮送斜阳,田园生活,令人向往。大家好,我是桐乡市屠甸镇红星村“金院”的女主陈云仙,丈夫姓金,所以取名“金院”。此前,我一直担任屠甸中心幼儿园的园长,幼儿园12年新建,从设计规划到建成,我全程参与。现在退居二线,由于自己对于摄影方面的爱好,为小朋友们开设了以“乡韵村味·优美庭院”为主题的摄影特色课程,成为全国幼儿园摄影教育首创。

也正是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及爱好,年让我对于自家门前的院子也有了重新打造的想法,跟我丈夫、孙女说了之后,大家一拍即合。老院墙、羊棚间,还有一块小菜园,大家每天下班、放学之后,就在一起琢磨。我丈夫老金还把那些“旧家底”都翻了出来,从老房子拆下来的椽子、木条子、旧窗框、老门板……他说:“这些一直放在羊棚间,现在羊棚间要改造,东西丢了也舍不得,咱们想想办法,来个旧物改造,还有墙角的旧砖瓦……”我知道老金是个勤俭的人,这些都是“时光的回忆”,扔了也确实可惜,而且他的这个想法也不错,我们就就地取材,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小院。

在老金的建议下,我们在进门西侧院墙,用老旧砖瓦围了一个小花台,里面种满了铜钱草,象征着富贵、团团圆圆之意,沿墙种上了不同品种的铁线莲,为了便于铁线莲攀爬,把椽子一个个沿院墙交叉排列,这样每到花季,走进院子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墙红、紫、白各色铁线莲装扮而成的花墙。而那些椽子,算起来也已有近百年历史,铁线莲在它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迷人,“百年椽子”也呈现出一番别样的历史文化底蕴……

院子南侧,原本是个菜园,我跟老金商量了一下,把屋后的空地开垦一下,这样可以把菜园挪到后院,这边就打造一个廊道景观。把旧门板当隔离,一盏小油灯,一把木吉他,时光倒流……地上,我跟老金一起铺上青砖围成一圈,中间铺满石子,再找来几块大石头摆上,成了一条走向“回忆”的小道,我孙女给它取了个名,叫“忆青春”,她常常问:“如果能打开那扇门,是不是会回到奶奶年轻的时候呢?”谁知道呢?庭院里有岁月感的木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沧桑的石头已见证了几代人……

沿着东墙,之前种下的爬山虎已是一片郁郁葱葱。老金喜欢与人喝喝茶、聊聊天,于是我建议就在那搭个“茶寮”。小孙女提议把大水缸搬出来放边上,里面养鱼种荷。于是全家总动员,把木条重新刷上漆搭茶棚,给旧瓦罐上作画涂颜色,把废弃在房前屋后的砖瓦重新整理成错落有致的台阶、矮围墙、铺地面,买来太阳能装置,爷孙俩用自家竹园的竹子做成太阳能流水循环装置,还在整个庭院种植了牡丹、月季、木香、倒挂金钟、绣球花、红双喜、法国香水、紫藤、金银花、红梅等几十种品种花藤树木,由盆景组成了风景,使整个庭院生机盎然。夏夜,鸟语花香、蛙鸣水声,给庭院更增添了些许灵动。

最后是羊棚间的改造,这个工程量最大。由于年久失修,棚顶已经破损不堪,我们把顶棚全部拆除翻新,把墙重新粉刷,地面换新,还跑到二手市场找了好久,才访到了心仪的古式木门窗,再配上些80年代的旧“家当”,挂上自己的摄影作品。一个多月的时间,“羊棚间”终于脱胎换骨,变成了我的“风盈工作室”。

小院改造历时整整一年,庭院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步一景,都是通过全家人一起创作出来的,是大家的汗水一起搭建而成的。

金院,小而雅,老旧却韵味十足。来我金院,可寻一方清净,向岁月讨一段素锦光年;可留一方光影,让岁月美好如初!

闲庭院落

展现更多身边景色

“优美庭院”创建的第十个年头,市妇联邀你说出你的“院·生活”,庭院是如何打造的,打造过程中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投稿要求:字数字左右,并附照片3-5张。投稿邮箱:zjtxsfl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qiancaoa.com/lqccf/31877.html